回想廿多年前當知道兒子錫良患有自閉症,特徵是過度活躍、專注力低及言語障礙,作為父母的,真仿如晴天霹靂。兒時的他,不愛與人溝通及玩耍,只愛玩車,獨個兒玩,學習與遊戲均沒有耐性,終日活在自己的天地裡,到處搗蛋,當時我真不知如何是好!單是幼稚園已轉換了四間學校,好不容易才等到特殊學位,張玉瓊晨輝學校肯收他入讀小學。還記得他在幼兒階段時,精神科的心理專家曾為他作評估,說他的過度活躍症大概在他十歲後會好轉,將來也許會認識多少生字,能作簡單的閱\讀。當時我覺得心理專家只是安慰我,給我希望罷了,我並不相信他的話,那時的我,心情是很灰,很徬徨無助。
直至入讀張玉瓊學校,在每天帶子候車上學期間,認識一群智障學童的家長,彼此成了好朋友,互相支持,互相幫助。在家長介紹下,加入了學前兒童家長會及屯門育智家長資源中心。在會內我認識更多智障的小孩,當中有些更是中度至嚴重的,而這群孩子的媽媽,在照顧小孩上,不比我舒服,但她們也能接納自己的孩子,每天仍抱著堅毅不屈的精神去教養自己的孩子,還能抽空為中心當義工。剎那間我覺得自己十分渺小,錫良只是輕度弱智,沒有什麼大不了,我開始向各方面尋求資源和方法,幫助他成長,不再自怨自艾。在與他一起走過的日子裡,我發覺最有效助他成長的是讓他面對不同的處境,不同的學習模式。例如:當他讀幼稚園時,很怕參與生日會,怕人多,怕熱鬧。生日會是全校舉行,不限於自己班上的同學,我會鼓勵他參加,使他感受當中的歡樂氣氛。他很怕參與學校旅行,因他不理解,不明白旅行是怎麼一回事,前一晚已懼怕到睡不著,又哭著上車,但我都必定讓他參與,到旅行完畢放學時,我發覺他很開心。
到了轉讀屯門晨崗學校時,老師對他很好,不但挑選他為運動員,參與弱能人士奧運會,在校內讓他當上班長及風紀,增強他的自信心。而所有有益身心的活動,我都會鼓勵他參加,例如參加童軍、乘風航、當義工協助慈善機構賣旗及探訪老人院等。由於接觸外界多了,漸漸地錫良也不再活於自己的世界裡,人也變得開朗了。例如:在賣旗的時候,他學會了主動,禮貌地向途人打招呼,叫句「早晨」,很努力地兜售旗子,因而獲得老師的讚賞。到畢業後,我又讓他到匡智松嶺技能訓練中心寄宿,受訓三年,讓他學習更多與人相處和自我照顧的能力。時至現在,他每天依時往返展毅中心上班,回到中心定必致電回家報平安,在中心內能依循導師教導,努力工作,我巳很滿足。在工餘時,錫良會自己到圖書館借CD回家聽歌,晚間會利用電腦上網和打遊戲機。
我覺得在帶孩子中,不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是很重要的,多發掘孩子的長處,加以栽培和欣賞,協助他改善短處,這樣親子關係會更好,大家都會開心些。例如:錫良由小到大,都喜歡玩車,與人攀談的話題也離不開車。在露台站著凝看馬路上的車子走動,也自得其樂。長大後在電腦上網,也喜歡看有關最新的巴士資訊和各鐵路機構的網頁和地圖。而他的記憶力甚好,懂得查閱地圖書籍及網頁,能辨認街道和方向。記得有次收請柬飲宴,酒樓在合和中心我們不知怎樣去到,便問錫良,他即時為我們查閱/地圖和電腦,出發時引導我們怎樣乘車,下車後朝著那方向走,很快便到達目的地,雖然他是弱兒,但如能適當地利用兒子的長處,也可大派用場。這段與他一起走過的歲月當中,酸、甜、苦、辣的階段嚐盡,今天能見到他無論在與人溝通及做事的專注力上均有所進步,我已感到十分安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