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N 是指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,他們很容易被人冠上負面標籤,自閉症孩子經常被定型為:「不需要朋友」、「啞巴」或「智障」,而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孩子被評價為:「沒禮貌」、「頑劣」或「有攻擊性」等。當父母得悉孩子是SEN時,都會感到焦慮徬徨,無法接受,甚至埋怨「點解係我?」深怕孩子不能正常生活及沒有前途!有些人更否認SEN存在的事實,斷定孩子是頑劣,必須嚴加管教;另一些人卻認為孩子長大後會好轉,問題只會存在於孩子時期。
無法確定SEN成因 部分孩子長大後會有改善
SEN的成因至今未有一致定論,但相信是與腦部發展及遺傳基因有關。SEN孩子的腦部發展與正常孩子的腦部發展不一樣,某些SEN孩子的腦部發展較一般孩子慢;但高功能的SEN孩子在某方面的腦部發展可能較一般孩子優勝。從生理角度看,他們是受腦部發展影響,所以不是頑皮,亦不是有心對抗,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,特別在情緒方面。的確有些SEN孩子長大後會有所改進,但仍會有某些徵狀,如不能專注、衝動、混亂或偏執等。
儘管父母能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情況,但不代其他人亦能同樣坦然接受。以下借用浩浩的故事,讓大家更了解SEN 孩子常被誤解之處。浩浩8歲有自閉、專注力不足 / 過渡活躍及對立反抗症,就讀主流小學。
SEN 孩子不抱有階級觀念
課堂時老師要求同學舉手答問題,浩浩因受過渡活躍影響,有較多衝動行為,所以經常趕不及舉手,便將答案叫出來。其他同學受他影響,也在座位上將答案叫出來。因此老師責罰浩浩,但沒有責備其他同學。浩浩心有不甘,不服從老師的教導,還當眾指責老師做法不妥及不公平,老師斷定浩浩有心挑戰權威及目無尊長。其實SEN 孩子不抱有階級觀念,當他不理解你要他完成這件事的原因,或認為別人做事不公平時,即使是長輩的說話他也不會聽。他既不是有心挑戰,更不是不尊重長輩,只是老師不懂運用合當的方法與他溝通。
因身邊人不懂處理才出現行為問題
浩浩聽到同學說粗口,覺得有趣便有樣學樣,他不太理解粗口的意義及別人如何看待粗口。同學告發給老師知道,老師沒有與他談論此事,便在班上問同學,聽到浩浩說粗口的請舉手。當時的環境令浩浩感覺自己處於被針對的狀態中,導致情緒失控,將課室裏的枱櫈進倒,需要社工接走處理。在主流學校不是每一位老師都具備對SEN 相關的知識,在老師認知不足的情況下,容易觸發SEN孩子的情緒,繼而引發行為問題。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有意行為失控,只是因為身邊人不懂處理,才會出現一些行為問題。
在媽媽引導下情況改善
浩浩小時候已有明顯的自閉徵狀,直至兩歲仍只能說單字,與人沒有眼神接觸及不懂回應別人。他只對汽車感興趣,遇事不遂意便大吵大哭,當時母親極為擔心,曾懷疑他發展遲緩。由於他主要由傭人照顧,傭人見他不懂說話及表達,誤以為他是智障,終日放他在嬰兒床上,不太理會。只在餵食時把他抱起,也不曾與他交流。母親有見及此,決定辭退工作全職照顧浩浩,她參加不同的家長課程,又讓浩浩接受訓練。在母親悉心照顧下,浩浩有很多進步,例如他能表達較長的說話,並且願意與其他人接觸,雖然說話的內容仍很混亂,未能真正表達內心的想法。但在母親的引導下,他慢慢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,增加了溝通的信心。現在他可與普通的孩子一起相處,在學習方面也能跟上進度。
(本文轉載自香港01 2023-09-08 親子。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