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雄今年六歲,讀小學一年班。三、四歲時被發現有自閉傾向,社交能力弱。他在幼稚園沒有朋友,亦不懂跟朋輩分享,喜歡獨個兒玩,很少與家人有感情交流;對媽媽多數是功能上的要求,很少情感分享或依附。當時媽媽不能接受小雄有自閉傾向,覺得他只是較獨立,而且很「叻」,說聰明的男孩子都是這樣的,正如他爸爸現在都沒有甚麼問題。
小一時,小雄常被朋友欺負,同學為他改花名,笑他「傻仔」,搶他的食物,搗亂他的書包文具。他常被排擠,不能入組,不知如何處理和調節情緒,只是發脾氣,大哭大叫大鬧和向媽媽哭訴。最後他用暴力的方法,追打同學來報復。老師曾安排一些「小天使」幫助他,可是小雄依然故我,常常「嬲爆爆」。他不能判斷暴力的嚴重性,弄得課堂雞犬不寧。學校要求媽媽在課堂裏伴讀及控制他。 最後,我們轉介小雄到社交小組訓練,用卡通形式教他打敗有行為問題的怪獸,期間他知道自己有怪獸「嬲爆爆」及「硬梆梆」,慢慢領略到小組參與和與人分享及溝通的樂趣。媽媽其後瞭解到培育情緒及社交發展的重要性,不再只注重他的學業成績及興趣訓練,亦幫助小雄提升社交技巧,每天用質素時間來和他傾談,討論學校問題,協助他理解不同社交環境的複雜性及分析朋輩之間的人際關係問題。
(本文轉載自《黃巴士Light》親子月報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